背景:
阅读新闻

七政

[日期:04-24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

⊙十二宮:中國天星擇日以一個時辰為一命,不考慮各地方經緯度差異的真命度(Asc)。而天星弧角擇日派因習西法,故其立命以西洋的真命度為主。前者如果老星宗、蔣大鴻、霍敏卿星命說證,後者如<<御覽天象淵源>>、<<命度盤說>>、汪容駿。香港吳師青的方法則介於兩者之前,命度採西法之真命度,而十二宮採傳統星宗的整個星座宮位制。
換言之,弧角星盤與政餘星盤是不同的!請學者切莫混為一談。

⊙廿八星宿:傳統的星宗是採用廿八星宿作為標記星躔。二十八星宿按照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個方位,分為四組,即:
(1)東方蒼龍七宿(2)北方玄武七宿(3)西方白虎七宿(4)南方朱雀七宿。
二十八宿星依次序排列為:
虛日、危月、室火、壁水、奎木、婁金、胃土、昴日、畢月、觜火、參水、井木、鬼金、柳土、星日、張月、翼火、軫水、角木、亢金、氐土、房日、心月、尾火、箕水、斗木、牛金、女土。

⊙五星配五行:中國天星擇日採用傳統的五行生剋,火星配火行,金星配金行…故木星與金星同宮,傳統認為是金剋木,此與西洋弧角擇日大不相同。

⊙季節的調候說:中國天星擇日採用類似子平八字學的調候論,認為夏天生的喜用金水,冬天生的喜用火羅,例如冬日生的,安命主為土星,可用火土會合,用火暄暖,此亦與西洋弧角擇日大不相同。

⊙四餘星:我國傳統的星命術以七政(日、月、水、金、火、木、土),四餘(氣、孛、羅、計)配合二十八星宿、五行生剋、氣候變化用以推演人生之軌跡。
「政」即政令,行使主權。「餘」為政之輔為政之奴。
所謂四餘為:羅睺(火之餘)、計都(土之餘)、紫氣(木之餘)、月孛(水之餘)。

羅計為黃道與白道相交之點。因月亮的軌道(稱為白道)與黃道面之傾角爲5.1度,月球由黃道南向北過升交點入黃道北時,稱“計都”,再由黃道北向南過升交點時,稱爲“羅睺”。這是中國傳統的羅計定義,清初西洋傳教士曾改羅為計,改計為羅,不符古意,不論。月球至遠地點稱“月孛”,至近地點時稱爲“紫氣”(此說不對),亦有謂紫氣是白道上離黃道最遠的點,月孛是月亮繞行地球橢圓軌道的另一個焦點。月孛:應為月之遠地點。(湯若望言月孛是一片白氣在月之上,存疑,見楊光先「不得已」一書),西方軟體中的Lilith即是月孛。紫氣仍是未知,並無天文之依據,疑為回教地區所創制的虛星,總之這四餘皆是有氣無形的虛星,並非實際的星體。
四餘行度:
據《星平會海》曰:“紫氣,28日行一度,28個月過一宮。月孛,9日一度,一年行49度。羅睺,18日走一度,或19日走一度,18個月過一宮。計都,與羅度度相對”。其實以上是大約行度,要精確計算須按現代的天文學資料爲依據,紫氣可採一般通書上的行度為主。

⊙靜盤、動盤:傳統天星擇日分靜盤與動盤兩種,靜盤即是天盤之狀況,換言之即是行星的黃道位置,直接與用事的山向配合。動盤為考量觀測者因地球自轉產生的效應,簡言之,就是立命,布十二宮,分別恩用仇難,查各星地平方位。有些學者認為動盤專指諸星到山到向,就古籍的原意,應是指黃道座標與地平座標產生的效應,故不單指到山到向。
天星擇日可概分為三盤:黃道靜盤、黃道動盤(又分為弧角盤與星宗盤)、地平動盤(即諸星到方盤)。

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admin | 阅读:
相关新闻